为了帮助青年教师筑牢信仰之基,补足精神之钙,滨河淮外以暑期实践研修为载体,于8月23日安排新加盟教师赴淮安区瞻仰了周恩来纪念馆,参观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,游览了千年古镇河下,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从瞻仰学习中汲取精神“养分”,以昂扬的姿态担当作为,为学校的优质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蓬勃力量。
传承恩来精神 不忘教育初心
周恩来纪念馆,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,由一组纪念性建筑群、一个纪念岛、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。走进纪念馆,典雅的庭院正中屹立着周恩来总理高大的全身铜像,坚定的眼神、从容的步伐、潇洒的身姿,无不彰显出一代伟人的睿智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老师们参观了纪念馆展厅,从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,到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;从红军时期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,到“文化大革命”动乱岁月中的艰难处境,总理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震撼着老师们的内心,总理奋发进取的优秀品质和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更是令老师们折服。青年党员老师更是面对总理雕像,重温入党誓词,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并传承总理的精神,不忘教育初心,做到慎独自省,修身律己,敢于负责,勇于担当,不断给自己充电,提升自己,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赤诚。
风云五万里 永远跟党走
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,是中国共产党关怀和领导的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革命团体。历史纪念馆根据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部分,利用声、光、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及场景模型、实景陈列等形式,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新旅诞生、发展和壮大的历程。墙上的那一幅幅照片,讲解员口中的一个个故事,少年儿童身上的爱国精神,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的回信,无一不启示着老师们要铭记新旅光荣历史,坚定听党话、跟党走的决心,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自觉肩负历史使命,坚定前进信心,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,努力成为堪当教育大任的时代新人,在培养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的中国人的教育征程上笃行不怠。
徜徉河下古镇 感受千年文脉
傍晚时分,老师们来到千年古镇河下。河下古镇,曾名“北辰镇”,形成于春秋末期,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,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、123名举人、12名翰林,素有“三鼎甲齐全”之称。明清时期,这里商贾云集,街市繁荣,是全国经济重镇。运河之水不仅滋养了河下古镇,也哺育了一大批历史人物。有汉赋大家枚乘、枚皋,巾帼抗金名将梁红玉,帝师宰相汪廷珍,更有四大名著之一《西游记》的作者吴承恩。河下还是淮医和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。目前,河下仍完整保留着布局井然的明清街巷格局,是国家建设部、文化部确定的全国重点保护历史街区。穿梭期间,老师们踏在青石板的小路上,欣赏着道路两旁风格古朴的建筑,看到了小摊贩真诚的笑容,听到了孩子们清脆的叫卖声,感受到了淮安地区淳朴的民风,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,文脉的传承,更激起了心中“诗与远方”的美好追求。
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此次实践研修活动既是一次红色精神的洗礼,也是一次信念的锤炼。教师们纷纷表示,一定要牢记使命,坚定理想信念、不忘教育初心、勇担育人使命、克服困难险阻,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!